担保行业转型为市场主导

发布时间:2013-08-20      新闻来源:网易财经

   

   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小微企业征信、支付结算信息系统建设,同时支持金融机构特别是微型金融机构共享相关企业信息,使担保公司、小贷公司等在参与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能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,精确地厘定风险价格,降低小微企业融资负担。

    当前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的主要原因,一是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,二是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,三是估值等中介服务不规范。把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下来,也要针对这些问题找对策。未来,担保行业的发展应由“政府主导型”转向“市场主导、政府引导型”。政府对行业的扶持应根据市场需求突出重点,使补偿机制更具针对性。此外,还应着力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担保机构资金补充机制,包括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、加强反担保和完善再担保体系等,使担保行业在做大体量的同时实现优胜劣汰,为小微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担保服务。

    促进小微企业经营数据的开放与共享。许多小微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,无法提供真实、规范的财务报表。金融机构为防范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,就会惜贷或者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,从而增加小微企业融资成本。因此,建立一个真实反映小微企业经营信息的数据生态环境,对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至关重要。

    所以加快推动担保行业的转型升级,保证市场化风险分担机制的运行。调研发现,小微企业普遍认为目前的担保机制下,担保费用过高、担保公司反担保要求过严,大大增加了企业融资负担。担保行业“不给力”,深究其因,是整个行业发展面临诸多约束——担保资金可投资比例低、担保商业模式单一、税收政策不配套等,导致担保公司找不到持续的利润增长点,将自身经营压力转嫁给小微企业。


 

打印】    【关闭
分享到: 分享到qq空间 qq空间 分享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人人网 豆瓣网 MSN 腾讯微博
技术电话:0755-86153989  销售电话:0755-86153455 客服信箱:bankhr02#job1001.com